虽远必诛——《火狐一号出击》
今天聊聊电影《火狐一号出击》。
片名Entebbe (2018),别名恩德培行动(台)/航劫168小时(港)/恩德培/恩德培七日。
这部英国/美国电影根据恩德培行动真人真事改编而来。
说起片名《火狐一号出击》,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一脸懵逼,火狐一号是个啥玩意儿,这个名字和恩德培行动有啥关系。
说实话,看完电影,也没闹明白,音译就是恩德培的Entebbe,怎么中文译名变成了火狐一号出击。
要说起大名鼎鼎的恩德培行动,相信很多人就会有印象了。
这个是在人类历史上人质营救行动中,绝对排名靠前的一次成功营救活动。1976年6月27日,几名巴解武装分子劫持了一架法航航班,扣押105名犹太籍乘客作为人质,飞往乌干达得到著名大独裁者伊迪·阿明(Idi Amin)庇护后提出政治诉求,要求释放被以色列阵营关押的恐怖分子。
以色列政府一面展开外交斡旋,经过七天努力,依旧无法从阿明手中解救人质,于是以色列决定派遣部队营救自己的公民。
7月4日,以色列特种部队在乌干达恩德培机场,实施了至今看来依旧匪夷所思的人质营救行动。
四家大力神运输机超低空飞行,280名以色列特种兵,惊人的飞行4000公里突袭乌干达,降落乌干达机场后实施营救计划。
他们伪装成阿明的车队,一举击毙恐怖分子和数十名乌干达士兵,顺带炸毁乌干达机场几架战斗机,成功解救人质飞回国内。
行动中,有三名人质死亡,其中两名被恐怖分子杀害,一名被以色列军人误杀,身先士卒的特种部队队长约纳坦·内塔尼亚胡不幸中弹身亡,他也是后来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亲哥哥。
事后在恐怖分子身上发现七十多处弹孔,是明显被击毙后补枪,作为对恐怖分子的震慑,表现对恐怖分子的态度。
也正是这次成功的人质营救行动,以色列向世人展示了对待恐怖分子的强硬态度和自身保卫国家和公民安全的能力,今后针对以色列的恐怖活动大大减少。
影片主要通过三条线索并进叙事,第一条是巴解组织成员内部,讲述了他们劫机的诉求,从他们对待人质的态度来看,和近代人类毒瘤ISIS还有所不同,他们并不是为了作恶,而是为了巴勒斯坦抢回国土重建家园。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恩怨牵扯很广,历史渊源深厚,背后都是大国角力,这里不展开细说。
第二条则是以色列高层对待这次人质事件的态度,时任总理拉宾一开始还呈现摇摆不定的态度,后来在鹰派国防部长的强力推动下,以及国内民众的请愿活动下,终于下定决心营救人质,内阁会议以全票通过营救行动。
第三条线索则是从普通士兵角度入手,讲述普通士兵和家人对待这个事件的态度。
“我战斗,所以你可以跳舞。”就像我们常说身处盛世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在片中就是这样的情况,当历史的重任落到自己肩上,普通士兵没有一句异议,义不容辞的踏上征程。
事后,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讨论这次令人匪夷所思的营救行动,但在当时,身处巨大时间旋涡之中的普通人,对未来绝对毫无必胜把握。前途未卜,而且是九死一生的闯入另一个主权国家,为了国家未来和人民安康,依旧义无反顾,这才是平民英雄。
影片讲了一个如此热血、如此激动人心、如此扣人心弦的故事,故事框架绝对吸引人,但拍摄效果却偏向文艺范。
为了表现负重前行,片中夹杂了大量的舞蹈戏份,和武装行动形成鲜明对比。
相比这个文艺感十足的成品,我更希望影片拍摄成《黑鹰坠落》类型的硬核战争片,以战反战并不是一定要用文艺范十足的舞蹈来表现,用战争的惨烈残酷一样可以达到效果。
另一点不足在于细节,恩德培行动中有一个关键的环节,以色列特种部队冲入机场塔楼时,用希伯来语大喊“趴下”,以色列人都能听懂并趴下了,巴解武装恐怖分子却不懂,直接站着成了活靶子。
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战斗要素,在影片中没有体现。
用力量守护和平,
侵犯者虽远必诛。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好胖友